云瑞将军 发表于 2018-3-2 16:16

ORICO WS200RC3蜂巢双盘位存储硬盘柜体验

版权声明:
图片及文字均属原创。人生,就是不断感受,不断体验,不断修行!感谢在这一路上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朋友们。

【序——缘起】


笔记本或者平板用户都有这样一种感觉,在最开始购买笔记本或者平板的时候,存储空间还算比较充裕,但是一般在用了一年以后,很多人就会发现存储空间根本就不够用,特别是一些摄影师、设计师、DV爱好者,HiFi音乐粉,或者是喜欢下载电影或电视剧的用户。大量的图像或者影音文件,需要存储或者处理,让笔记本或者平板电脑用户的存储空间开始捉襟见肘。虽然网络上仍有一些云空间可以用,但以G计算的文件交互,同时受到网络传输速度以及安全因素的影响,对他们而言,拥有一个足够大的私人存储显得至关重要。



以摄影师或者摄影爱好者为例,一个RAW格式文件基本在20M,一次拍摄至少近百张照片,这样基本下来一次也有2G左右的空间消耗,还不算上用LR或者PS处理中的过程文件,一个PSD文件则经常是以百M计的。喜欢HiFi音乐的用户,喜欢追求无损的音质,而无损音质的音频文件一般都会很大,比如DSD格式,动辄几百M的大小,也让很多存储空间有限的用户,望而却步。随着最近新兴的NAS,也是个不错的选择,但终究还是有些小贵,而且需要额外的维护和支持,有时反倒不如硬盘柜省心,既可以大幅度的扩充容量,又不需要太多的维护,而且本地的私有化的个人存储空间,也更直接更安全。当然,可供选择的硬盘柜很多,ORICO WS200RC3蜂巢双盘位存储硬盘柜便是其中之一。

【简开箱】



ORICO WS200RC3蜂巢双盘位存储硬盘柜的包装设计简洁,产品的型号及产品特质赫然其上,简要归纳起来,主要有如下的特点:

1铝合金外壳,阳极氧化磨砂处理的表面
2专为3.5寸SATA口HDD硬盘设计的双盘位
3支持多硬盘阵列,可以用来组Raid
4支持UASP传输协议,能提高20%的传输效率
5提供TypeC的USB输出
6LED灯指示工作状态
7支持硬盘热插拔

包装上提供了丰富的产品信息,只是产品特征及规格方面,都是英文包装,既然在国内销售,还是建议配双语或者简体中文的介绍。


ORICO WS200RC3蜂巢双盘位存储硬盘柜通体银白色,采用氧化铝合金外壳,并经过阳极氧化的磨砂处理。经过CNC加工的表面,规整,并极具金属质感。磨砂表面更能提升产品的品味,让其兼具时尚外观与机械质感。四条侧边的圆润处理,不仅更加具有美感,同时也更安全。

对于双盘位的硬盘存储柜,因为内部没有风扇设计,所以对散热并没有太大的帮助,对于内部有风扇的多盘位存储柜,蜂巢设计确实可以起到散热与防尘的双重功效。



此面应为ORICO WS200RC3双盘位存储硬盘柜的正面,可以看到正面均布着散热小孔,在上端还有两个小孔,其右侧可有1,2两个盘位的指示。当硬盘工作时,可以通过小孔中指示灯的颜色,判定硬盘的工作状态。



硬盘柜的侧面有ORICO的Logo,做的也比较美观精致。



硬盘柜的背面则是开关设置及接口。从上到下依次是raid设置开关,工作状态指示灯,TypeC 接口,硬盘柜电源开关,以及DC输入圆孔。关于Raid的设置,在说明书中有详细的说明。



底部四角有黑色橡胶垫脚,可以缓冲振动带来的冲击,同时还具有增大摩擦阻力的防滑功用。



硬盘柜配有电源适配器,并提供12V的电压输出,线材接口为与某些笔记本接口类似的环形接口。



ORICO WS200RC3双盘位存储硬盘柜还配有双TypeC USB线,TypeC转TypeA接口,以及硬盘柜的使用说明书。采用USB 3.1 Gen2规格的TypeC接口,可以大幅度提高文件的传输速度。因为硬盘柜需要进行硬盘柜的安装,因此提供了固定螺丝和一把小的螺丝刀,小螺丝刀偏小,使用起来其实并不太方便。

【组装】


ORICO WS200RC3双盘位存储硬盘柜需要另购硬盘进行安装,正好手上有两块用于NAS系统的红盘,这次就用其进行体验。在说明书中,有详细的硬盘安装的图解说明。没有进行过电脑装机或者NAS安装使用的用户需要看一下说明书,对于熟悉DIY硬件的用户,基本上可以不看这一部分直接进行安装。


首先,将硬盘盒正面的四颗固定螺丝拧下来,就可以看到硬盘架。只是提供的螺丝刀实在是太小巧了,并不太实用,建议有自己工具箱的用户,还是使用自己的螺丝刀进行安装。


将硬盘固定在硬盘夹上,没有挡板的一侧露出硬盘的电源及Sata接口。


硬盘存储柜内测有固定的SATA接口以电源接口,将硬盘架推入时,这些接口将会对接。可以看到比较厚实的铝合金支架,但是比较遗憾的是内部没有任何缓冲和防震的设计。


ORICO WS200RC3双盘位存储硬盘柜的铝合金钢材的厚度比较厚,因此硬盘柜非常有厚重感。四角有打磨的痕迹,以及螺丝固定采用的开放式的方式,只是在四角用螺纹钻打了一下。


将硬盘架和硬盘推荐硬盘柜。

除了正面的小孔和1,2的标识外。在硬盘架相应的位置上可以看到硬盘工作状态指示灯。将螺丝重新固定回去,就完成了硬盘的安装。当硬盘盒组装好以后,就可以进行后面的配置和组Raid。

【配置,组Raid】

在进行配置以前,推荐仔细阅读说明书中关于raid的组建和配置。ORICO WS200RC3双盘位存储硬盘柜提供有Raid0和Raid1以及PM和Span四种不同的模式,可以通过硬盘柜背面的配置开关进行设置。建议在进行第一次开机前,选择和自己的配置,同时如果是使用过的硬盘,先进行格式化。ORICO WS200RC3双盘位存储硬盘柜的Raid0模式,可以将硬盘容量合并,并提高读写速度。Raid1模式则是两个硬盘互为备份,但不提升读写速度,优点是可以防止资料因为硬盘故障而损失。raid10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可以同时兼具raid1和raid0的功能,不过ORICO WS200RC3双盘位存储硬盘柜并不具备raid10,raid3和raid5则是介于raid10和raid1之间,Clone是备份功能,PM则是不组件Riad模式,并且独立运行,SPAN则是多盘串联。

对于ORICO WS200RC3双盘位存储硬盘柜,将1置空,2置实,就是开启了raid0模式。而将1置实,2置空则是raid1模式,而1,2皆空则是PM模式,1,2皆实,则是span模式。建议根据自己的需求,已经硬盘容量进行配置,而且一旦配置好以后,尽量不要改变,而且重新配置之前一定要将数据备份,同时在关机的情况下进行配置。如果在开机状态下配置不当,会造成硬盘故障。

我这次是用两块1TB的NAS红盘组Raid,因为1TB的硬盘容量仍非常有限,相对而言,性能的提升更加有意义,因此我选择了Raid0模式,硬盘容量加倍,这样我就有2TB硬盘可以使用,并且硬盘的读取速度较快。


如果是新盘,就要在开机以后,进入电脑操作系统的磁盘管理进行初始格式化。这次的两块硬盘一块是新盘,一块曾经组件过NAS,在初始化,并且组raid0以后,有一个盘符无法显示,但硬盘容量是存在的,而且一定组成Raid以后,就不大容易改变,我曾经在操作过程中强行改变配置,造成盘符无法识别。后将硬盘从硬盘柜系统取出,然后接入电脑硬盘,通过底层的硬盘管理软件进行格式化才恢复。ORICO WS200RC3双盘位存储硬盘柜的系统并不具备自动纠错功能,而且遇到一些硬盘读取不兼容就会不能正常工作,这点需要提高。


初始化,并且将Raid0配置好以后,电脑中显示两个硬盘的容量。


当硬盘工作以后,硬盘指示灯亮,显示蓝色,当硬盘正在读写时,硬盘指示灯会显示红色。

【体验及跑分】

在组了Riad0以后,其实最大的期待是对读写速度的提升。

用CrystalDiskMark对其中一块硬盘进行测试,其单盘的顺序读写速度达到了160MB/s,速度还是相当快的,但是其他的速度则降低到正常的硬盘水平。



用 AIDA64中的硬盘测试进行测试,在硬盘进行读取的时候,硬盘工作状态指示灯显示红色。其线性读速度并不是很稳定,单独测试的时候,程序的工作时间非常长,但是平均速度在150MB/s左右,随机读取在100MB/S左右,而Buffer读取的速度在380MB/s,而平均寻地址时间较长,平均在17.84ms左右。虽然有些速度较慢,但是相对于其他没有进行过速度提升的硬盘,速度已经有显著的提高,确实性能不错,虽然比不过SSD,但是相对于SATA3的顺序读写速度,相对于HDD硬盘已经非常不错了。


为了测试ORICO WS200RC3双盘位存储硬盘柜的读写速度,分布将笔记本中的音频和图像文件CR2,分布从笔记本硬盘复制到硬盘柜盘符,并从硬盘柜盘符再复制到笔记本硬盘,测试各自的复制速度,最快的时候,可以搞到120-90MB/S,而最慢的时候,也有60MB/以上,因此ORICO WS200RC3双盘位存储硬盘柜虽然对读写速度有提高,但在实际使用中受制于系统的存储速度(内存以及SATA接口),实际的读写速度相对于一般硬盘并未有显著超越。

【总结】



ORICO WS200RC3双盘位存储硬盘柜,专门为3.5寸HDD硬盘设计,双盘位即可组建Riad,实现Raid0及Raid1,并且实现串联功能,组件不同的Raid可以实现互相备份或者提升性能的需求,对于个人用于扩展笔记本或者平板的存储空间还是非常不错的。特别是对于摄影师及爱好者,以及影音爱好者以及DV达人和HiFi音乐粉,其高效的本地存储速度以后数据安全性,还是值得推荐的。



全文完,感谢欣赏



eswgdeh 发表于 2018-3-2 16:20

楼主帖子加上标签关键词会让更多网友看到哦~谢谢分享{znds6}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ORICO WS200RC3蜂巢双盘位存储硬盘柜体验